主页 联系我们 买书 新闻中心 重要税务通知 ENGLISH
 
 
 

 

胡商:怎样区分税务居民与非居民

 胡商

在加拿大税务实践中,如果纳税人经常出国旅行或常常住在国外,对于怎样确定他的税务居民身份的问题,存在有三套不同的规则。一套规则是加拿大法院司法系统 使用的“正常安居”模式;二是加拿大税局推行的“居住联系”模式;三是加拿大与别国签订的国际税务协议 规定的“打破平局的规则”。

由于“正常安居”模式是法庭按税法精神发展起来的,这套规则代表的是案例法,具有法律效力。如果将“正常安居 ”模式作为一种法律的标准,那么我们可以发现税局制定的“居住联系”模式,在确定非居民身份的要求上超过或高于法律 标准,而国际税务协议规定的规则又低于这种国内法的标准。

由于篇幅有限,本文只是简单介绍一下“正常安居”模式是怎样运作的。加拿大法庭在使用“正常安居”模式来决定纳税人是否是加拿大居民时,会综合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。

第一,在有关年度里,纳税人在有关国家的居住天数。在考虑这一因素时,法庭往往是具体比较纳税人在加拿大和另一国家的居住天数,看在哪一国家居住时间更多。

第二,纳税人在多大程度上将其正常的生活,包括在社会关系,各种利益及便利方面,安顿或维持或集中在加拿大或另一国家。在这方面,法庭具体考虑或比较以下 事实:经济利益在哪(即在哪挣钱,如就业,经商,投资等),在哪有更多的银行账号,信用卡账号),在哪有更多社会关系(如各种组织/俱乐部/教会的会籍, 是否积极参加活动),家庭成员在哪(如配偶,子女,父母,兄弟姊妹等),是否有稳定或固定的住所(即自己住家在哪),文化根源在哪(即在文化上在哪居住更 习惯方便),在哪有医疗保险,汽车,驾照等等。

如果我们将以上第一方面的因素简称为“居住时间”,将第二方面的因素简称为“各项利益,关系,及便利”,在纳税人居民身份有争议的情况下,具体案例可能有以下4种情形:

1. 纳税人的居住时间在另一国更多,并且其各项利益,关系,及便利也更加集中在该国

2. 纳税人的居住时间在加拿大更多,并且其各项利益,关系,及便利也更加集中在加拿大

3. 纳税人的居住时间在加拿大更多,但其各项利益,关系,及便利更加集中在另一国

4. 纳税人的居住时间在另一国更多,但其各项利益,关系,及便利更加集中在加拿大

根据一般规律,在上述4种情形中只有第一种,即“居住时间在另一国更多,并且其各项利益,关系,及便利更加集中在该国”的纳税 人,会被法庭定为加拿大税务非居民;而其它三种情形的都会被定为加拿大的税务居民(在国际税务协议规则不适用的情况下)。

相比之下,“正常安居”模式考虑问题比较全面,重视两国之间的比较;而税局推行的“居住联系”模式片面 地强调纳税人与加拿大的联系,将问题简单化;如住所,配偶,依附人三项的任何一项就可以决定一个纳税人的居民身份。这些在“正常安居 ”模式里只是较小的一部分。按照“居住联系”模式,即使纳税人本人已离开加拿大,但只要与加拿大仍保持所谓的居住联 系,那么他仍属于居民;只有切断这些居住联系,才属非居民。实际上税局的这套规则与税法精神相差甚远,要求过于苛刻。

为了帮助华人了解有关游戏规则,加拿大税务出版社刚刚出版的《加拿大税务居民与非居民》一书详细介绍了加拿大居民与非居民的各类税务问题,并且着重分析和 比较了加拿大确立税务非居民身份的三套规则:即代表税局政策的“居住联系”模式,代表案例法的“正常安居 ”模式,以及国际税务协议(包括加中税务协议)规定的“打破平局的规则”(tie-breaker rule)模式,以便于华人掌握与利用。全书分10大章,共14万多字;主要章节包括税务居民概论,事实居民,假定居民,假定非居民,非居民税务,从居民 到非居民,从非居民到居民,案例分析,以及总结–常见问题解答等。有关详情,请访问:www.shui.ca


 

 

胡商简历
 
电视《胡商谈税》
税务讲座
专题税务文章
个人税率
个人顶税金额
公司税率
销售税率
CPP/EI贡献率
常见税表编号
加拿大税局网站
 
 
 

all.contents©canadian.tax.publishing.inc

2009